【置業風險之劏舖僭建 】劏舖暗藏僭建 200業主踩陷阱
以銀碼細作招徠的劏舖,近年來吸引不少財力有限的市民投資,惟發展商劏舖時有些位置暗藏僭建物,小業主不查清楚就要為發展商孭鑊。大埔一個商場早年被發展商分間成多個細舖,再以分契方式將業權拆細賣予200多名小業主。6年多過去,「計時炸彈」引爆,業主們近日被告知商場一些「鬼祟位」有僭建物,屋宇署下令還原,涉約百萬元工程費,其間商場或要停業,小業主「零收入」大半年。香港文匯報與專業測量師實地了解,以及翻查當年文件,發現無論是地產代理的樓盤宣傳品還是業權轉讓合約,所披露的改建圖則均與屋宇署批准的圖則有出入,而業主們懷疑盡信發展商的指定律師行,未有自行聘用律師以及向屋宇署覆核相關圖則,導致懵然墮入「買舖送僭建物」的陷阱中。◆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大埔一個商場本月初收到一封屋宇署的來信,命令200多名業主於60天內,拆除商場3樓平台上的搭建物,以及1至4樓天井附建的金屬通風管及承托支架。
劏舖工程期同時賣樓花
負責管理該商場的陳主任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時透露,上址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一共有7層樓高,地下至3樓是商場,4至7樓是住宅單位,地下至3樓的商場早年一直經營酒樓。2014年,一個發展商收購該商場的業權,並在2015年分間成200多間細舖位,工程期間同步以樓花形式進行賣舖招商行動。不少小業主僅靠發展商及地產代理提供的文件及宣傳單張,掌握商場改裝後的格局。
由於舖與舖之間的分隔物並非磚牆之類的永久固定構建物,不影響樓宇結構,無須就分間工程向屋宇署提出申請,但今次屋宇署的來信就揭露一些細節位疑未經批准擅自改裝。
3樓廁所及主力牆被拆
為查清該商場僭建情況,香港文匯報日前邀請測量師姚潔凝與記者一同進行實地巡察,再對比屋宇署歷年圖則紀錄,發現屋宇署所指的違建情況屬實。屋宇署紀錄顯示,該商場3樓原始圖則最早記錄於1972年5月,其後分別於1973年11月、2015年10月及2016年3月有3次關於3樓的平面圖更新。據陳主任及部分業主透露,絕大多數小業主在2015年6月至2016年初買入業權。
姚潔凝表示,被指有搭建物的位置是3樓359及360號舖右側。屋宇署相關圖則均顯示該處原本是廁所及平台,但現場所見,廁所被拆卸,原本無上蓋的平台僭建天花板,原圖則平台及洗手間之間的主力牆也被拆除。至於涉違建的金屬通風管及承托支架,記者爬上隔壁大廈的天台觀察,發現商場天井處的確有兩條違建的金屬通風管。
姚潔凝翻查屋宇署資料發現,2015年上址僅獲准樓梯改建,2016年獲准外牆改建,但並沒有批准改動平台及通風管的相關紀錄,擅自改動就是「僭建」的法律定義。
然而,業主們聲稱買舖時不知道商場改建「模擬圖」未經屋宇署批准施工。2015年以180多萬元買入359號舖的小業主黎先生向香港文匯報出示當年地產代理提供的宣傳單、該年6月簽訂的臨時合約,以及同年10月通過發展商指定律師行簽訂的正式分契。三份文件的平面圖都顯示,該處平台有天花板、主力牆被拆,被打通為走廊,與屋宇署同期獲批圖則不符。
#無綫電視 #星期日檔案 #姚美心
#無綫電視 #星期日檔案 #姚美心
民主思路社區實驗室感謝無綫電視《星期日檔案》攝製隊於2022年3月20日報導我們的地區工作。🙇🏻♀️🙇🏻♀️🙇🏻♀️🙇🏻♀️
在第五波疫情爆發後,有很多居家隔離人士因家中的食物和藥物不足以支撑7至14天,需要身邊的親友和社福機構支援。
在疫情面前人人平等,社區實驗室用我們微薄的資源,已協助了超過50多個個案,上至中半山,下至籠屋劏房都有。
香港人只要團結友愛,多關心身邊的長者和幼童,我們就可以戰勝疫境,携手渡過難關。
🤝🤝🤝🤝🤝🤝🤝🤝
無綫電視 2022.2.26 東張西望
姚潔凝: 野豬故事教曉我們 • 政治共存的道理
明報於11月20日一段報導的標題為:「我們毁牠們家園 不可指摘牠們傷人」。這是一位9歲男童對漁護署人道毁滅野豬政策的控訴。
漁護署自2015年初起,先以人道政策「捕捉、絕育、放回」來處理流浪貓狗,大獲好評。其後更將此政策,推廣到其他野生動物,包括野豬、野牛和猴子。近日接連有兩宗野生動物襲擊人類事件,第一宗是11月4日大嶼山水牛因爭地盤衝擊學童,另一宗是11月9日北角野豬襲警案。大眾對兩宗動物襲擊人類議論紛紛,漁護署終止人道政策,這兩星期大規模誘捕野豬,將之人道毁滅。
野生動物襲擊人類,原因在於牠們依靠駐地天然資源生存,沒有結紮其繁殖數量增。當賴以生存的資源,不足以支撐整個族群生命所需,便會有攻擊行為。
近日,野豬事件有趨政治化之勢,各派以政治立場為先,罔顧事實各自表述。其實,香港的政治生態,本應可向共存共融的方向發展。
2019年一場政變,究其原因,是香港巿民賴以生存所需,被既得利益者以資本主義掠奪。知識份子和年青人看見社會不公,被假新聞煽動後,有部分的年青人憤而以暴力破壞社會。如男童控訴的同一道理,「政府權貴毁人民生存空間,不可只指摘人民反抗」。
《港區國安法》、「愛國者治港」和「完善選舉制度」落實後,本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可是,香港的政治生態似乎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極端。野豬事件所折射的,是巿民對政府的不滿,大眾巿民對官員不人道的行為側目!巿民以野豬事件借題發揮,坊間輿論升温,漁護署署長的回應更讓事件激化,令本來一樁生態小事發酵。小巿民感覺是,社會權貴企圖迫使巿民,去接受他們的一套,這並不是「一國兩制」的初心!
要社會和諧,不是一百個香港人都要講同一種聲音,而是讓一百個香港人,都能有一百種聲音。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不同派別能和平共存,就如人與野生動物共存共融一樣,這才是治國治港的政道。
【關注凱莉山清盤及教育債券問題記者會】
港凱莉山學校財困 有家長購千萬元「提名券」凍過水
財困多月的香港凱莉山學校醜聞不斷,2間關聯公司合共總欠債達3億港元,旗下幼稚園已停止營運。有政黨接獲40多位凱莉山家長求助,指未能取回涉及該校的「提名券」,有家長損失金額高達1,000多萬港元。受影響家長質要求有關公司退回款項,促請教育局及警方調查事件,同時取消該校牌照。
我被邀請為《劏房辯論會》擔任節目嘉賓
感謝鳳凰衞視的邀請。
本港高樓價問題,長期困擾社會穩定發展,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亦發表講話,明言冀望政府對住屋問題有所作為,要「告別劏房及籠屋」等期盼。
因應相關議題,我被邀請為《劏房辯論會》擔任節目嘉賓,同場其他五位嘉賓包括:
公屋聯會總幹事 招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