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其他 > 【#葉劉淑儀 x 姚潔凝 – 想要美腿靚皮膚,最緊要做好呢件事?! | 時政吹水站 #025】

【#葉劉淑儀 x 姚潔凝 – 想要美腿靚皮膚,最緊要做好呢件事?! | 時政吹水站 #025】

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向來保養得宜,並獲得傳媒、網民大讚她擁有白滑皮膚及 #美腿。到底她有什麼 #保養之道 ?另外,她如何保持年輕的心境與女兒及其他年青人溝通,知道最新的社會潮流?

主持:

#姚潔凝 (民主思路社區幹事)

嘉賓:
葉劉淑儀(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

歡迎訂閱「#竹石台 #TheBambooRock」頻道,記得開埋小鈴鐺!

媒體 > 其他 > 「民主思路」倡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 增加港人國家認同

「民主思路」倡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 增加港人國家認同

特區政府即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位處香港發展的關鍵時刻,「民主思路」今日(30日)提出多項施政重點建議,包括建議設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便利律師參與大灣區發展,優化法律電子程序,提升香港經濟發展競爭力等。「民主思路」表示,當下香港社會正正需要立足於現有的價值(Value),弘揚及重塑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包括完善的機制及優秀的專業服務,以務實的知識和精神,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建構優勢,達致繁榮昌盛。

「民主思路」認為,要構建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國家安全觀,又指港府要掌握民情,可考慮重設「心戰室」、政治顧問等,亦建議重新評估學生交流活動成效,如讓學生居於內地學生宿舍或當地家庭等,加深了解國情。

法律界選委、執業大律師麥慶歡表示,特區政府應主動在內地推廣香港的普通法法律優勢,幫助香港成為大灣區的法律仲裁和調解中心。具體措施包括:設立專門的香港特區法律業務發展辦公室,以制定業務發展藍圖和計劃,建立灣區協調部門,評估是否需要與中央和地方政府簽訂CEPA及各種司法程序協議以外的進一步交流協議等等。她指出,香港若主動與大灣區協調,也將有助消除港人對法律制度的不熟悉,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營商,不只法律界,連商界也將受惠,能帶動整體經濟發展。

執業大律師朱柏陵表示,政府可盡快啟動《法院程序(電子科技)條例》中的電子法律程序,加快法院程序電子化的步伐,例如鼓勵使用網上平台進行調解,使用緊急網上商業法庭、網上排期聆訊,以及擴大電子檔案存檔或送達的使用、推廣和支援等。此舉可以令法庭有效解決案件積壓的問題之外,更有助加快商業爭議審判的速度,優化香港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投資者,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他說:「新加坡能做到大部分商業訴訟在164天內完成,為了保持香港的競爭力,加快電子法律程序刻不容緩。其他法院程序電子化的好處包括減省公共資源開支,提升仲裁裁決執行的效率,加強香港作為國際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等等。」

從事醫療科技行業20餘年的陳進雄認為,政府應善用醫療大數據,發展創科安老業,打造「精準醫療」及「預防醫學」,提升香港的醫療競爭力。他建議盡快設立全民電子醫療資料庫,透過大數據,不但可以妥善管理醫療資源、提升效率及醫療質素,更能及早制定預防疾病政策,協助市民改善健康,同時制定健全的安老政策。他說,創新及技術開發更可將香港發展成亞洲醫療科技中心,可藉此開拓「醫療旅遊」等,從而帶動其他產業如零售、展覽及酒店業等,亦可以促進國際學術及商業合作,吸引世界级的醫療學者和專家到港工作。

環保專家、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黃頴灝表示,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管制即棄塑膠,限制製造商使用即棄塑膠,獎賞使用可循環塑膠的企業和市民。他指出,現時香港每天有2.3萬噸「塑膠垃圾」,而塑膠廢物不單污染環境,而且嚴重佔用大量土地用於堆填。他說,現時堆填區所佔面積是517公頃,比例已相等於當年「土地大辯論」欠缺土地的一半,所佔土地價值相等於4萬億,即現時庫房的4倍,證明堆填廢物霸佔土地更會拖累房屋問題。故此,黃穎灝提出「綠色循環經濟」概念,在解決環保問題的同時也將有助解決土地問題,以至社會醫療衞生、市民健康等。他還建議兩電把煤的發電比盡快降到最低,從而把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等的比重升到最高,亦應考慮盡快把氫氣發電研究納入發電燃料組合。

測量師姚潔凝建議政府需重拾房屋政策的主導權,不能令香港變成「劏房」之都。她建議立法制訂「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並指出現時有新樓盤面積竟可細小至128平方呎。她說,參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數據,此呎數比在囚人士人均總空間約215至323平方呎的人道標準更低,故屋宇署未來應考慮禁止批核細於215呎單位的圖則,以保障香港人的居住權。

媒體 > 其他 > 《#球衣事件揭示 #去極化是賢能者必備素養》

《#球衣事件揭示 #去極化是賢能者必備素養》

2021年7月中,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一個有關《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的研討會上,明確地對「愛國管治者」提出了五大要求:

第一: 能不能始終把握好香港『一國兩制』實踐的大方向?
第二: 能不能堅守為民情懷?
第三: 能不能破解香港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第四: 能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鞏固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第五: 能不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香港更好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一個國際性賽事,根據《奧林匹克憲章 Olympic Charter》第50條,明文禁止在奧運會場、場館或其他地方進行示威、政治、宗教或種族的一切相關宣傳。奧運交錯的五環就是要表示全球五大洲人民的團結,奧運主義 (Olympism) 的五大宗旨是讓運動融入文化、教育和生活,讓運動為人類的和諧和平發展服務,讓運動員按國際奧委會最終權力行事,讓運動去除歧視、互諒互讓和彰顯人權,讓運動組織能政治中立並自主辧賽事等。

夏寶龍的五大要求和奧運主義的五大宗旨都不謀而合,是由為人民服務的心出發。香港有從政者因對某顏色的解讀而作出評論可以理解,但我們應客觀地找出問題的根源,著眼於打擊出現問題的官僚架構,而不是批鬥式針對個人行為。

香港官僚主義是社會分化問題的源頭,主事官員只懂層層的程序和守則,為求自保漠視和忽略前線運動員和巿民的根本需要。球衣事件發生至今,沒有官員交待事件,沒有媒體追問主事官員,是社會集體間接縱容了失職的人。

筆者觀察到爭拗發生後,雙方陣營的論述不斷停留在政黨和顏色,由於各不服輸而繼續將事件升温至集體批鬥的層次,實屬低水平的政治論述。香港現時的狀態就像Andre Mansur漫畫家筆下的兩夫妻打架,丈夫向朋友說昨晚和太太打架,太太最後跪地,朋友們表示欣賞,事實上是他被太太罵到要躲在床下,太太最後跪地追打他。「每一件你聽到或讀到的都只是意見,直至到能證實為止!」

希望各位備戰中的香港從政者能理解夏寶龍五大要求、奧運主義五大宗旨和此漫畫的箇中真諦,能駕馭複雜的政治事件,讓社會知道打架雙方都要承擔責任。中肯理性的評論才能帶領香港去激化,是賢能治港者必備的素養,把社會極端化只會正中外國勢力分化香港的圈套。望各從政者從球衣事件中吸取教訓,不要為求表現而誤中地雷。
動向 > 2021 > 【向香港穆斯林聯會哈智林世德護老院捐贈酒精搓手液】

【向香港穆斯林聯會哈智林世德護老院捐贈酒精搓手液】

【向香港穆斯林聯會哈智林世德護老院捐贈酒精搓手液】
社區實驗室成員於7月26日向香港穆斯林聯會哈智林世德護老院捐贈100支3.8升酒精搓手液,並由香港穆斯林聯會哈智林世德護老院主席Mr. Ahmed Raheel代表接受,讓香港各少數族裔有充裕的防疫物資,共渡疫情中的挑戰。
動向 > 2021 > 【向香港單親家庭協會捐贈酒精搓手液】

【向香港單親家庭協會捐贈酒精搓手液】

【向香港單親家庭協會捐贈酒精搓手液】

社區實驗室成員於7月16日向香港單親家庭協會捐贈100支3.8升酒精搓手液,並由香港單親家庭協會主席余秀珠女士BBS, MH, JP代表接受,幫助香港各個家庭 ,開拓健康未來。

動向 > 2021 > 【向香港善導會捐贈酒精搓手液】

【向香港善導會捐贈酒精搓手液】

社區實驗室成員於7月16日向香港善導會捐贈100支3.8升酒精搓手液,並由香港善導會高級經理杜國森代表接受,讓香港各界別的人士能有足夠的消毒物資,一起齊心抗疫。

報告 > 2021 > 姚潔凝:公屋制度‧拆散家庭的元凶

姚潔凝:公屋制度‧拆散家庭的元凶

聯合國「足夠住房」報告指出,依賴私營市場和房屋擁有制解決不了住屋問題,政府要為人民建屋才是正道。回歸以來,若以公共租住房屋的建屋量,作為歷任特首的績效評核,只有董建華是最稱職的特首。我們無法控制建屋量創新低,卻可探討公屋編配制度問題,以研究輪候時間只升不跌的因由。

公屋政策逐步演變到,違反讓「更多」巿民安居的原意。筆者處理許多公屋新申請和離婚上樓個案,發現離婚是比結婚更易獲編配公屋的怪現象。根據「公屋住戶離婚後的住屋安排」政策,會先保障承租人的租住權,其次是配偶和戶籍內子女。只要符合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獲子女撫養權一方可住在原居,房署會安排另一方有公屋。無額外子女者,會被安排入住中轉屋或申請一人公屋,輪候時間一般可縮減少於三年。即是離婚個案獲編配公屋的輪候時間,是比一般新申請者為短。

在公屋資源長期不足下,這個政策變相是優待離婚家庭,壓抑新婚家庭的公屋資源。若有兩個公屋原生家庭長大的子女申請公屋分戶,即使輪候超過三年,亦沒有特別安排。子女若找到工作,會因富戶政策被父母迫遷,又或讓子女「躺平」放棄工作,留在公屋。我們需要思考,若政府是真心希望「更多」巿民享受公屋福利,在編配上,是否應讓輪候公屋的新申請者,與離婚家庭有均等的編配機會呢?

在筆者處理的個案中,更發現有地區工作者或社工,會就著政策對家庭暴力受害者有體恤安置,引導正辧理離婚的公屋申請者誇大家暴,當中包括虐兒個案。公屋編配政策沒有促成家庭成員互助,反淪為拆散家庭的元凶。

根據王于漸教授比較出租和租置公屋的離婚率,發現由於出租公屋的離婚成本比租置公屋業主低,出租公屋的離婚率一般比租置公屋高。王教授曾把研究交給官員,卻被推說為並非事實而置之不理。筆者把公屋租住居民數目最高的觀塘區與該區的離婚率和其他區比較,雖然灣仔私樓區的離婚率更高,公屋數目和離婚率沒有必然關係,但從上述經驗和數據反映出,離婚優先有公屋政策,是會拆散更多家庭,不利社會長遠發展。

 

媒體 > 其他 > 公產私產不分的公營房屋制度

公產私產不分的公營房屋制度

香港主理房屋政策的官員多為政務官,其通才訓練只能讓他們順應民意代表的意見,欠缺國際視野和通盤政策考量,在政策出台前不但沒有參考聯合國的《足夠住房》研究報告,而且無視大學和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結果,只懂因循依賴私營市場和房屋擁有制,根本不能解決香港的住屋問題。

要解決房屋問題,首要是改變產權的處理。現在的公營房屋政策,因官員不敵資本主義和民意壓力,嚴重違反了要讓更多巿民安居的政策原意。居屋和租置公屋業主在補地價後,可在公開巿場放售,地產代理會安排買家負擔補地價的差額,這是用私有產權方法去處置公共資源,是大錯特錯的處置。

究其原因,有房委會委員認為,由於居屋和租置公屋的出售是經過買賣合約,由銀行於政府擔保下承造按揭,這樣如私人物業的買賣方式,便不應約束公營房屋業主支配產權的自由,這是一個荒謬的歪理。居屋和租置公屋的產權,實際上是由房委會和合資格巿民共同擁有,政府用公帑資助巿民置業,並向銀行特別擔保其按揭申請,其產權不應以純私人樓宇買賣的私有產權去處置。

香港主事房屋政策的官員和大眾巿民,誤把公有資產作純私有房產處理,還以自由支配產權作藉口,合理化炒賣行為,令出售公營房屋制度徹底崩壞。

居屋和租置公屋於私人巿場出售獲利,是公營房屋業主於滿足安居的「住屋需求」後,求取物業資產增值的「投資需求」,政府的公帑絶不應用來資助巿民炒賣物業。時任房屋局局長曾指出,長策會和公眾諮詢曾多次提出這個觀點,可是官員只懂因循舊有政策,推說怕前後制度混亂,以社會未有共識為藉口,拒絶修改政策。這種不分公產私產的政策結果,變相令公屋的成交價,推高私樓樓價。

要解決公產私產不分的問題,可以參考新加坡建屋發展局買賣組屋的政策,所有資助房屋的買賣必須由房委會的專責部門管理,這樣既可防止公共資源流入私人巿場,亦可防止公營房屋的寶貴資產,被全球量化寛鬆的泛濫資金所蠶食。只有在政府可控的情況下,管理所有公營房屋的買賣,才是上策。

 

媒體 > 其他 > 《#香港冇問題?—#劏房篇》

《#香港冇問題?—#劏房篇》

#香港冇問題?—#劏房篇》首集面世

主持:#姚潔凝

香港人多車多,問題都多?《香港冇問題?》首集就講存在已久的劏房問題,市民對劏房有什麼看法?制定 #人均居住面積 如何有助從根本解決劏房問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政府在住屋問題上如何能做好點做快點,並非僅局限於 #增建公屋之上?

歡迎訂閱「#竹石台 The Bamboo Rock」頻道,記得開埋小鈴鐺!
動向 > 2021 > 社區實驗室成員上星期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少數族裔事務組及反性騷擾事務組代表深入交流有關的政策倡議及社區服務。

社區實驗室成員上星期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少數族裔事務組及反性騷擾事務組代表深入交流有關的政策倡議及社區服務。

社區實驗室成員上星期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少數族裔事務組及反性騷擾事務組代表深入交流有關的政策倡議及社區服務。

請密切留意我們的專頁和社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