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奶咀」成為幼兒日常生活另類糧食,惟長期接觸或影響幼兒視力及語言能力。有心理學家指,曾有3歲男童日花9小時觀看電子屏幕,語言能力低於同齡幼童,就讀K1時仍只懂講單字。民主思路一項調查發現,近4成幼兒日看電子屏幕至少1小時,超出衞生署建議的標準;視光專家提醒,幼兒長期近距離接觸電子屏幕,可造成近視、散光等問題,建議0至2歲嬰幼兒完全「零屏幕」。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表示,曾有雙職家長留意到兒子於約3歲﹑就讀K1時,只懂說單字,未懂得講出完整句子、複字等,遂主動求助,結果發現兒子的語言能力未達同齡幼童的正常水平。
程說,與男童家長會面時,得悉父母每天容許兒子觀看不同電子屏幕長達8、9小時,故不排除此舉是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的原因之一。他稱,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可降低幼兒專注力及語言發展能力,影響學習效能。
程衞強又舉例,過往曾有研究顯示,於2歲前有看電視的嬰幼兒,他們在7歲時的專注力﹑學習英文生字詞量等,都比2歲前無看電視的嬰幼兒低。
事實上,家長對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的認知仍有不足。民主思路社區實驗室今年3月透過街頭及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300名0至5歲幼兒的家長。結果顯示,39%幼兒每日花上1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更有7%受訪家長表示會讓子女每天使用電子屏幕長達3小時或以上。
調查又指,分別有38%和42%家長不知道衞生署有就幼兒對電子屏幕「應限制在一小時以內」和「睡前一小時不應使用電子屏幕」的建議。